笑傲网-为创业者提供自媒体学习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 > 高考资讯

高考资讯

2022年高考物化政本科分数线(物化政高考分数线是多少)

2022-08-30 18:28 高考资讯
华山论剑,文理科OR物化类考生和非物化类考生的终极对决-“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解读之三(选科组合高考预测篇)(本文较长,请耐心阅览;原创不易,请点赞关注)山东省招生考

华山论剑,文理科OR物化类考生和非物化类考生的终极对决


-“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解读之三(选科组合高考预测篇)


(本文较长,请耐心阅览;原创不易,请点赞关注)


山东省招生考试院公布了“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后,“大创志愿”推出了系列头条文章,从高考改革和选科政策的起源、变化,从学校、专业、学科、学科组合等不同角度对“选考科目要求”进行了解读,大家可以在头条上搜索“大创志愿”阅览,并请给予关注。本篇我们从文理科的角度探讨一下“物化”类考生群体和“非物化”类考生群体在未来高考中的前景,希望对大家选科有所帮助。

一、文、理科的争论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文、理两大高考类别相伴相随了40年;2017年山东开始高考改革,不分文理。本次公布的“专业选科要求”,理、工、农、医类专业多要求“物、化2必选”,有人说物理和化学“捆绑”又成了文理分科,是改革的回潮。

其实高考不分文理,是要促进文理交融、综合协调发展,而不等于大学专业就没有文理科。大学本科专业理、工、农、医、文、史、哲、经、管、法、教、艺12个门类就分别具有理工、文史、文理综合的性质。改革前理科中就兼招文史类专业,如英语、经济金融等。唯一固化的是理科都是“物、化、生”综合,文科都是“政、史、地”综合。

改革后,“6选3”的政策给了广大考生充分的学科选择权,自由组合,因人而宜;国家则是在专业的“选科要求”上进行调整和规范,以此来引导学生的选科方向,来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数量需求。改革初多是对理工类限定物理一科,其他2科可文可理,本次公布则是限定“物+化”;这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专业教学的需求和专业自身发展的基础学科要求,只是回归了正常,不存在改革回潮之说。

我们以“理、文科”类群体、“物理类、非物理类”群体、“物化类、非物化类”群体的概念来解读改革前、改革初、2024新选考要求三个阶段的一些共性特点。当然,将“物理”、“物化”和传统“理科”等而视之,似有不妥;但“物理”毕竟是理工科的标志,“物化”是未来理工类专业的“标配”,如此相提并论,也有一定的价值。

二、关于改革前三年高考情况的分析

表一:201-2019高考情况分析表

表一:201-2019高考情况分析表

表格解读:

1、本科分数线理低文高,分差在60分左右。分差为什么这样大?因为数学分文理科,难度标准不同;文科综合的政史地相对于理综合的理化生,尽管不易得高分甚至是满分,但也不易得较低的分,中上游群体学生密集且分差不大;另一方面文科名额少,学文的又多。人多菜少,平均得分又相对高点,分数线自然就被抬高了。(这里有试卷难易的影响,我们默认为理、文都处于正常水平)

2、理工类录取占比为78%,理、文录取比为3.5:1。即高考计划名额78%给了理工类,22%给了文史类;每录取9个本科生中,就有7个是理工科的,只有2个是学文的。在211层次以上的高校,理工类的占比将扩大5个点以上。为啥理、文比例差距大?因为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职业岗位就需要理、文这样的比例。所以说高校专业的设置和计划数的投入是当下毕业生就业率的晴雨表,是学生文、理选科的指挥棒。

3、理工类报考占比为67%,理、文生报考比约为2:1。即每3个高中生中就有2个学理的,1个学文的,所以高中学校的文、理班额比一般在1:3,甚至普通薄弱高中的文、理班额比也是接近1:2。

67%的报考比例低于78%的本科录取比例,说明学理科的人少了,报文科的人多了,每年平均多出四五万人。这就导致了文科分数线被内卷推高,导致了文科录取率仅为36%,偏离了平均录取率(54%),而理科则达到了63%。文科录取率低依然有那么多的学生选文?有职业方向考虑的因素,更多的可能是理科难度大,而文科学起来相对轻松、少动脑子、不用做作业等因素吧。所以在高中文理分流时,就有了老师苦口婆心地动员学生弃文学理的情况,因为理科过本科线的机率更大。

本条说明:由于每年的一分一段表只公布专科资格线以上的数据,我们姑且把线上学生数看成全体报考数(估计全体的比例也不会有太大偏差),并且没有过专科资格线的也没有统计的意义。这里的人数是不包括艺术和体育的,统计相对相对精确。

4、从专业上看,理科包含的专业相对多而热门;同时偏文科的经济、金融、管理、语言类的专业是文、理兼招的。它们在理科中设置的计划名额与文科的比例在2:5以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

三、关于山东高考改革首轮的思考

山东省自2017年启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不分文理科,实行“3+3”高考模式和选考科目等级转换赋分制,按1:1.2划定统一的本科分数线(一段线),录取实行按专业选科要求的“分数优先、志愿平行”制度;选科要求可以有“无学科要求”、“1或2或3科必选”、“2或3科任选一科”等几种方案,理工科的许多专业提出了“物理1科必选”要求,这种模式将从2020年高考持续到2023年高考。

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物理遇冷”,进而引发了公众对高考改革的质疑,倒逼出了“3+1+2”高考模式的出台和国家对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规则的不断改进。我们通过表二对“物理”在2020、2021两年的高考中的表现和改革前的理工科进行对比,来分析首轮改革的几个特点。

表二、2020、2021年高考普通常规类第一批次本科录取情况对比表

表二、2020、2021年高考普通常规类第一批次本科录取情况对比表

表格解读:

1. 关于报考总人数的说明。还是以一分一段表公布的专科线以上的人数锚定为报考总人数,2019年高考专科资格线为170分,2020、2021两年均为150分(这似乎与1:1.2的划线比例有关),可能会造成基数的扩大,进而使改革后普通类的录取率显低。

2、关于艺术、体育生的说明。

其一对总数的影响。改革前理工、文史类和艺术、体育类是彼此独立的群体,单独划线招生,它们的一分一段表互不包含;改革后是全体考生在一起排序,为使普通类考生数据计算相对准确,我们将艺术体育考生人数从总人数中剔除(艺体报考人数为粗略估计)。

其二对赋分的影响。高考选考科目等级赋分统计的是报考该科的所有考生,包括了艺术生和体育生;艺体生的专业多是“无要求”的,所以他们的选科组合多是“政、史、地”,选考这3科的普通生赋分就会“沾光”。因为每年的艺体生的报考数量都在线11万左右(单科占比应35%以上),会扩大赋分群体的基数,进而扩大高赋分等级的人数;同时艺体生的学习底子相对较薄,单科高考原始成绩大概率排在后面,垫底人数的增多,使普通类考生赋分等级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沾光”效应具有普惠性,大家都是雨露均沾。选考物理群体考生,在争夺专属计划时,大家都差不多,“物化生”组合稍吃亏;在争抢“无要求”等公有计划时,“政、史、地”组合略占优。

至于能“沾光”多少分还涉及到群体原始分的高低和密集程度、每一等级中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等因素,非常复杂,总体而言前端影响略小,中游影响略大。如果政史地3科的原始分都很好,尽管有艺体生推高等级赋分的因素,也会出现原始分赋分后被下拉的情况。当然物理科目也会出现原始分被抬高情况,即物理的分很“值钱”。此消彼长,也很复杂。

3、物理报考的人数明显减少。改革前理科报考人数占比为67%,而2020、2021两年高考选报物理的人数与普通类总人数的占比仅为50%(占全体考生人数的40%),差额应在7万多人。

4、专属于物理的录取计划数明显减少。“专属计划”是指专业选考要求中“必选物理”的计划。从表三中可以看出,物理的“专属计划”为87158个,占总录取计划的41%,与2019年“理科”的78%差距还是很大的。

表三2021年高考普通类常规录取选科情况统计表

表三2021年高考普通类常规录取选科情况统计表

其根本原因是在“2或3科任选一科”中有38889个专业计划虽提及物理但可以不选物理,还有14477个计划则直接以化学和生物的“单选”、“2必选”、“2选一”的形式提出选科要求;它们多属于理工类,共计53366个计划。

这53366个计划所涉及的专业多与医药类、生化环材类、林草动植物生产和食品类、地质矿业能源水利类、公安技术类等有关,没有规定“必选物理”的原因既有高校想保该专业招生生源的因素,又有对专业与学科关联度的认识问题,如16554个医学计划中有87%的计划没有提出“物理必选”,连最热门的“临床医学”专业也有72%的计划仅要求“化、生2必选”,护理类专业更是直接提出“无学科要求”。

不用学物理,就可以报考理工类,这是造成物理“弃选”的最主要的原因。这53366个计划名额的影响,可能改变近8万考生对“物理”的选择。如果选考物理人数加上这8万,其在总人数中的占比就和改革前理科占比持平了,即67%左右。


由于改革后是全体学生按1:1.2统计表划定本科资格线,即一段线,这就意味着20%的考生约4.2万人(2021本科普通常规计划210611)只是本科录取的“备胎”。

由于艺体生基数的存在,可以推高“政史地”学科的赋分;由于“多科选一”的选考要求的存在,可以绕开物理报考理工农医;由于4.2万个“备胎”名额的存在,推高了本科上线率,也刺激了高中学校对这部分名额的追逐。因此出现了大量学生主动“弃选物理”,部分老师功利性动员、诱导学生不选物理的情形,许多普通高中也出现了物理班和非物理班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但是资格线不等于录取线,有了赋分的利好,不一定会转化为录取的优势。


5、物理类考生群体的录取线比非物理类考生群体的录取线低10分以上。

2021年一段线为444分,以专业录取的最低分来统计(专业所列计划录取分数都默认最低分,实际有的肯定高于最低分,但无此统计数据),444-453间只在452分上出现了3个计划(预科班9个不统计),要求为“物理1选”(北京城市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所以选考物理考生群体2021年本科录取线为452分;在454-463间录取了6824人,要求选考物理的是6812,另外12个都是“无要求”,且出现在463分上,我们默认为录取的都是非物理选科考生群体,其录取分数线为463分。选考物理的考生比不选物理的考生分数线低至少11分。

但这个11分的分差与改革前文理60分的分差还是差距很大。分析原因可能是:

其一,对高考总分位次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语数外成绩。语数外成绩好的学霸多报物理,所以物理类考生总分相对高;非物理类考生尽管有赋分利好的加持,但语数外成绩相对平平,且数学不再文理分卷的保护性政策,总分自然上不去。

其二,非物理类考生在中下层次学校的“无要求”专业计划争夺中,可能多占了点。

其三,政史地试卷相对容易,也能保证一定的得分率,原始分都挺好看的,但经过等级转换赋分后,赋分成绩可能低于原始分,与改革前的文科相比,总分下降了。例如我们假设历史学科前50%的考生原始分都在70分以上,但按等级赋分制的规则,前26%-50%的考生会被划在C+等次,其赋分只能在61-70之间,被普遍压低分数了。如果没有艺术体育生的托底,这种压分效应会更大;另一方面,由于物理类考生可能因历史学得好而选考历史并占据高分区段,也会加大压分效应。

6、物理类考生群体的录取质量相对高。

每个选科组合的群体都有自己的“专属计划”,还都可以在“2或3科选择一科”和“无选科要求”这些公共计划中进行“分数优先、志愿平行”的公平竞争。而所有类型的计划在每个层次的学校都是有设置的。从表四可以看出:

表四2021高考一分一段 分层表

在前17000名、总分600分以上(985高校的考虑线)的区域里,物理生人数和比例数占绝对优势,特别是5000名以前的考生,物理生就占了89%,他们可以瓜分“专属计划”中的名校专业,还可以强势抢占“无要求”等公共计划中的名校专业。2021年高考北大投入的“文科试验班类(通用类)”专业计划是22个,至少有16个被高分物理生抢占。改革前文理都有自己的独立计划,互不影响;现在是分高为王,先占先得。物理生通过抢占原属于文科计划的名校专业,使后面的物理考生在报考专属计划时学校层次相对提高,即低分上好学校。非物理考生只能“望洋兴叹”,退而求其次了。这种效应的层层传导,使物理生录取质量明显高于非物理考生。

在463-512这50分的区间内,物理和历史区间总人数比达到了1:1,历史463分以上的考生有53%集中在这一区间,他们会迅速分光“无要求”计划的,462以下的非物理生则是无校可选,只能考虑专科了。而452-462分区间内物理生有9973人,但还有6018个专属计划可供选择;而区间内的10543个非物理生则是一脸茫然,比本科线高出18分,却上不了本科,这是为什么,这又为了谁?

7、物理类考生群体的录取率的估计

物理类考生群体的专属计划是87158个,又可在提及物理的“2或3科选择一科”(38889个)和“无选科要求”(64859个)这些公共计划中进行竞争,估计将瓜分30%以上计划,使自己的录取计划占比由41%提高至70%以上,接近改革前理科的78%水平。

8、关于“无选科要求”专业的计划数的讨论。

“无选科要求”专业的计划数为64859个。改革前的文科的计划数一般在5万左右;在前面我们提到理科中兼招文科专业的计划与文科计划的比例约为2:5,即2万左右个,改革后其选科要求也多是“无选科要求”,二者共计7万左右个。但其中有5192个计划提出了学科要求(参见表三),这样“无选科要求”专业的计划数就为64859个。

物理类考生能从中竞争多少名额呢,能拿回原属于理科中兼招文科的2万个计划名额吗?还是更多一点?都有可能,起码拿回来的计划质量是高于改革前的。

看看,改革前和改革后,似有很大差别;但数量上大体差不多,改变的是质量,被忽悠的是资格线。选科图轻松,录取才知冷暖深浅。

三、2024年高考选科及录取的展望

2024年高考选科要求的重大改变就是取消“2或3科任选一科”的方案,将“物+化”做为理、工、农、医门类专业的基本要求(详细分析见大创志愿前几篇文章)。这种改变将会给2021级学生的选科和2024年高考带来怎么的影响?我们还是以2021年高考普通常规批次录取数据为依据,将其专业的选科要求按“2024年高考专业选科要求”进行匹配和数据分析,预估一下结果。

1、物化类考生的录取占比明显提高,预计将达到75%左右,接近改革前理科的水平。

其一是专属计划数明显增多,达到126079个,达到总计划数的60%。一是“物理1必选”的计划,90%以上都变为“物化2必选”;二是“2或3科任选一科”方案中提及物理的计划,85%都变成了“物化2必选”;三是衷情于化学或生物的理科专业计划,94%都变成了“物化2必选”,特别是医学专业,其中的“护理类”专业更是由“无要求”变成了“化、生必选一”,许多学校也将其要求为“物化2必选”。绕道“物理”学理工专业的“漏洞”被堵住,理化基础学科的地位得以回归。

从选科要求对应的计划数占比上看,“物化2必选”占60%,“无要求”占30%,“物理1必选”占5.8%,其他的则更少了。所以说,能称得上理科生的只能是物化选科组合的考生,物生、化生组合或者单选物、化、生,计划占比很小,根本不能报理工类专业,也称不上为理科生。

其二是物化类4种选科组合的考生还将在公共计划中强势竞争,估计将争得3万左右的名额,从而使自己的录取计划占比提高至75%。下表为公共计划竞争的预测数据

公共计划竞争的预测数据统计表

2、选考物理和化学的总人数将大幅提高,其人数占比将提高至65%以上,物化和非物化人数比将接近2:1,将回归改革前文理比例。

政史地3科赋分“沾光”现象因艺体生的加入依然存在,“过线即上本科”的错觉因1:1.2的本科划线比例也依然存在,这会给部分学生的选科和学校的指导产生干扰。尽管如此,录取人数还是决定着报考人数,这是铁律。国家人才的需求、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影响着高校专业的设置和计划数的分配,专业的选科要求和不同的录取计划占比决定着学生选科的方向,这也是正常的逻辑规律。所以,大量学生将回归“物化”选科群体。
3、物化类考生的录取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前端学生占尽名校好专业,中游学生录取层次更高,下游学生与非物化类学生相比录取分数线更低”。

正如前面分析那样,语数外相对好的学生大都会选报物理和化学,总分自然占优;物化类考生基数的扩大也会使“物理化学”学科赋分相对提高,在高分区域的人数将占绝对优势。高分物化类考生将会抢占更多的名校专业计划,也会给后面的学生留下更多的专属计划名额。这样整个物化类考生录取层次相对提高,并且低分学生录取机会相对增大。非理化类考生群体也因可选计划的锐减,录取质量下降,录取分差将会进一步加大。

4、高中学校班额比将回归正常。

我们通过2021高考一分一段表(表四)分析物理和历史在各分数段的人数比:一万名以前为5:1以上,三万名以前为3:1左右,录取线上2:1,本科线下基本持平,这个趋势在2024高考将进一步强化。所以普通高中“物化”班与“非物化”班班额比应在2:1以上(重点高中可能达到4:1以上);如果一所高中的“物化”班与“非物化”班班额比持平,甚至倒挂,那其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质量观是值得质疑的。

5、对2021级新生选科的一些建议,见下表。

选科组合的建议表

写在后面的话:自2021年末山东省公布“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至今已经三个多月了,我们“大创志愿”相继推出了多篇解读“小文”,个中观点,属个人浅见,请审阅鉴定;如果有共识,那就共赏之;如果有异议,烦请回复我们,共同探讨,也可一笑置之。原创不易,请多关注,转载他用请通告。

关于“2024选科要求”的解读就告一段落了。我们将回头关注2022年的高考。

2019级高中生高一遇“新冠”,高三再遇“奥密克戎”,三年两网课,高考也近在眼前。“病毒依然风波恶,东风早已催战鼓”。助广大考生沉心静气,认真备考,争创佳绩。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大创志愿”为你推出的志愿填报文章。